《黑客与画家》

第二次读了,上次读可能要在10年前。现在再次翻开,发现当时也年轻,读起来消化的内容也很有限,内容早已不记得了,重读就当新书来读了。10年前读的时候,更多的是逼着自己去读,实际受限于阅历,能看懂的内容不多。这种理论分析的书确实不是特别讨喜,看起来需要的精力比小说还是要多很多。

这本书分很多大的章节,章节之间其实关系不大,都是独立成篇,所以都可以独立的来写读后感。我现在也只读了66%,但是前面的先写吧,不然可能就会忘记。

第一章是为什么书呆子不受欢迎,文章也解答了我一个迷思,因为我读书的时候也是朋友很少,总感觉是自己哪里不好,有时候甚至否定自己到觉得学东西也索然无味。还好自己走出来了,自己的兴趣就是读书,那还是发挥自己的兴趣好了。为什么不受欢迎,和《经济解释》或者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理论相通一点就是,就是供需关系,就是受欢迎这件事也是要付出努力去得到的,就算是无意间的努力,同时学校的隔离环境也造成了理论上面的匮乏。

第二章是黑客与画家,是一个短篇,作者在本篇主要解释本书所指的黑客是啥,就是优秀的程序员,他们和画家以及其他艺术创作者都是相通的。

第三章是不能说的话,本文介绍怎么发现不能说的话,怎么应对不能说的话,以及可以对个人产生的个人的积极态度。什么是强的什么是弱的,如果是强的一方为什么怕一种质疑的言论,现在真的比过去就好很多吗,过去的流行不对,现在的流行就是对的?原文写的很好。这篇对于我们当前所处的环境更加有用,面对官方管制,或者社会管制,我们做一个守口如瓶的聪明人就好了,同时依然可以在自己的思维世界里面勇敢质疑,也是本播客的域名所指。

第四章是良好的坏习惯,是一个短篇,作者介绍了为啥黑客群里这么反对管制,反对缺乏自由,同时提出只有相对自由的环境才能带来整体社会的发展。依然可以跟国内的情况印证。

第五章是另一条路,本篇作者重点介绍了他们创立viaweb的前后总结出来的关于创业关于技术创新的观点。主要观点是,为什么网页应用终将取代桌面应用,在这个浪潮里面,个人或者创业团队应该关注哪些问题,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更快速的版本迭代。这里说一句,本书是写于2003年,里面已经语言到如果苹果公司将ipod升级成手机并将浏览器装进去,就会成功,这些已经在08年以后到现在的情况印证。但是作者没有预言到的是,现在是2023年,大的商业公司,依然在不停开发APP,只是把应用从桌面移动到了移动端,越来越封闭,甚至网页版受到了各种限制或者干脆取消网页版,或许这些也都是逆潮流而动,看能到几何吧。

第六章是如何创造财富,本篇和上篇,以及第七章有一些相关,是上篇话题的继续。首先作者重申解释了一些谬论,财富是不固定的,是一直在创造的,然后作者介绍创业小公司如何来跟大的巨无霸公司来竞争,两种公司的形式带来哪些管理的区别。作者对于创业的看法就是小团体+高科技,因为个人的KPI能够得到更加公平和公正的评价,所以优秀的个人也更加愿意为自己付出努力,同时也愿意走更难走的路,让大公司不行或者不愿走。

第七章是关注贫富分化,也很短,这一章和前两章相关又不同。作者在上章中提到正是因为优秀的人在用三年的时间付出了平常人50年的努力,所以理应得到回报。本章的内容,对这个观点从另外的平均的角度或者从穷人的角度又进行了阐述,还是因为技术的发展,整个社会的整体财富增长了,所以穷人和富人的生活已经不像过去,已经没有本质的区别了。但是在不同的时间看可能不同,因为在2023年这个档口,如果AI快速发展,大量取代了人的工作,我比较担心的是文中的理论对过去20多年是行得通的,对将来还能行得通多久,如果将来技术的发展造成社会劳动力的饱和,那穷人的生活说不定会往下走。另外,文中特别提到为什么欧洲能发展起来,作者认为是因为欧洲接受了私有财产的观念,这让我想起来《枪炮钢铁与细菌》里面的不同观点,那本书是地理决定论,这本书里面是偶然接受论,或者历史就是既有必然又有偶然,或者是地理也决定了这种偶然?

第八章是防止垃圾邮件的一种方法,主要是将技术,但也把一些社会方面的如法律因素等考虑进来了。作者采用了贝叶斯算法来进行垃圾邮件的权重计算,这让我想到该算法也已经应用到机器学习算法里面,为AI贡献了一部分力量。用概率来进行真实的模拟,还是真实本身就是概率。

第九章是设计者的品味,作者从多个维度来讲了一个好的设计应该是怎么样的。

第十章,编程语言解析,作者介绍了编程语言里面的一些概念和发展,编程语言之间实际是不同的,表达能力不同,设计理念也不同。

第十一章,百年后的编程语言,作者进行了假想,给出了一个方向性的思考,那就是表达性重于效率。

第十二章,拒绝平庸,作者论证编程语言为什么是不同的,并不是都是相同的,主要是给下一章作为支撑。

第十三章,书呆子的复仇,作者引出了Lisp语言的特殊性,因为Lisp就是数学,只是出现很早,一直没有大规模被用,现在的现代化语言也是往这Lisp的这个方向靠拢。同时也列举了不同编程语言对于实现同一个功能的例子。里面的内容非常的技术,外行看起来很难懂。

第十四章,梦寐以求的编程语言,读到这里,还是感慨作者在20多年前对于未来的预判,基本逐步成真,比如一种语言函数库的重要性。同时作者对于传播学的传播过程也有简明的描述。

第十五章,设计与研究。作者拿来做对比,实际主要讲设计,及时激励,写的代码能及时跑起来看看成果的重要性。

发表评论

Proudly powered by WordPress | Theme: Looks Blog by Crimson Themes.